Sunday, May 25, 2014

Professor Emery

蓋洛普機構長期追踪3萬名大學畢業生的結果顯示,唸名校與否對於他們是否樂在工作並無影響,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如果這些畢業生曾經遇上一個關心他們、影響他們深入學習、鼓勵他們發揮潛能、鼓舞他們追求夢想的老師,他們樂在工作的機率比沒有這樣的老師的畢業生高一倍;但只有14%的畢業生說他們有過這樣的老師。

我在奧克拉荷馬大學唸建築研究所時,有過一位這樣的老師Professor Emery,他帶碩士班的設計課,也是系上唯一全職的開業建築師,但因為他已是事務所合夥人,所以時間較有彈性,每週有兩個半天帶我們的設計課。我們這個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選項的碩士生只有4個,因此有許多和他相處的時間。還記得第一天上課,他讓大家介紹自己的背景及工作經驗(我們這學位選項,是給已經有建築設計工作經驗的人進修的),他看得出我英語辭不達意的沮喪,就告訴我:不用緊張,要記得:你會兩種語言,我只會一種呢!

他很幽默,帶設計課態度很輕鬆,但絕不放水,在鼓勵我們設計上多突破的同時(他不喜歡這次看到和上次太像的東西),也不放過實際的問題:這個細部你要怎麼做?這樣做是最合適的嗎?我在台灣工作的經驗中,從未設計過玻璃帷幕牆,對於按裝的各種方法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一一耐心為我解釋決定按裝方法的考慮因素,及各種方法的優缺點比較。

他常提醒我們以後在工作中要有使命感:要花時間教導年輕的同事,即使跟你的工作無直接利益關係,因為這是在提高整個建築行業的素質,讓社會尊敬這個專業。至於如此做是否會使自己失去飯碗?他幽默又認真的說:正常狀況下,建築師應當是越老越難被取代,如果你不是這樣,那只能怪你自己!我能見證這句話是真的!

因玉琇和我都很希望留在這個大學城的奧城南區華人浸信會服事,畢業前數月就開始找工作,當時正逢1991年的經濟不景氣,最後的情形是一直到畢業後數月,總共9個月的投遞履歷跟拜訪,只有兩個interview的機會,而且都沒成,有一天回系上辦事碰見他,提及此事,他建議我去亞特蘭大或鳳凰城試試看,他覺得在奧克拉荷馬是不容易找,當時我們台北母會的邱牧師已在亞特蘭大牧會,我們就決定去那邊看看。臨行前向他致謝,我問他對我有什麽建議和叮嚀?他說:就做你自己,你沒問題的,你能對事務所提供獨特的貢獻!對當時已經三十幾歲,找工作充滿挫敗感的我,他的鼓勵像及時雨一般!

不算在台灣的四年半工作經驗,如今在美國做這一行也超過22年了,仍有熱情,從沒想到改行,我必須說潛移默化中Professor Emery的榜樣是一種推動力。


回顧這段經歷,我想到在教會中,我們是非常需要像Professor Emery這樣的人,有熱忱、願意花時間、能引導、能鼓舞,即使我們不一定有機會被親自帶領,從長期觀察中,我們也能說:我羨慕這樣的生命!神在他的生命中成就了美好的工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