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30, 2015

His Grace upon my Mom

與您分享媽媽1026日(週一)被主接去之後,開兆回台灣這幾天的感恩分享:

因為媽媽在加護病房已有一段時間,因此家人也都有心理準備,最大的安慰與扶持乃是知道媽媽是主接她去,安息在主裏,將來仍會重聚!另一方面,因為二哥擔任主治醫師,媽媽受到極好的照顧,沒有任何侵入性的治療或刻意延續生命的處理,主要就是減輕不適,因媽媽並沒有特別具體的病,就是高齡的器官衰竭,特別是腎功能。

週二晚上順利回到台北,週三下午和二姐和二姐夫一起去去殯儀館看媽媽,神色安詳,而且出乎意料的膚色正常,和我5月回台灣的時候沒什麽兩樣,連週一晚上媽媽被主接去後從台中趕來的二姐都覺得amazing,因為過世那天晚上似乎比較蒼白。

我們兄弟姐妹決定下週請信友堂牧師主領簡單的告別式,然後火化,之後先暫保管在禮儀公司處,然後1231日(週四)下午在信友堂由謝榮生牧師舉行追思禮拜,這是為了方便在美國的親友能回來參加,媽媽是在信友堂受洗的追思禮拜之後我們會把爸爸的骨灰從現在存放的靈骨塔裏領出來,然後和媽媽一起樹葬或花葬。

我和二姐也特別為照顧媽媽的印尼籍照護者阿蒂禱告,希望她的仲介能為她在台北找到下一個好雇主,這樣就免去她重新適應一個新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希望她能夠信耶穌,求主恩待她(她是回教徒)!

我們全家人都體會到主的安慰,在臉書上家人的群組分享中也充滿感恩!

週六早上臉書上友人分享好消息電視台的“恩典時分”節目,最後有“泰中山光教會”詩班(新竹山光教會詩班,成員大多為為泰雅族人,天生的好歌喉),他們唱的“請差遣我”是我聽過的最感動我的獻詩!媽媽週一被主接去後這幾天,也聽了不少詩歌,很奇妙的,這首詩歌的信息,帶給我最大的安慰!願你也得著神藉著這首詩歌要給你的祝福!
(大約在節目的915秒開始)



Monday, September 28, 2015

I do!

每天下班回家時,都會看到I-285 east bound 30號出口有一個廣告牌,寫著Undo " I do",下面一行是Fast, Easy, Affordable的離婚服務。看了真是感慨萬千:婚禮的誓約變成了揶揄的對象,而且婚姻豈能如此輕易的就undo?神提醒我應該要有的態度是Redo "I do" everyday,不僅是對妻子的愛與忠誠,更是對神的愛與跟隨!願主幫助我們每天都Redo "I do"

Tuesday, September 15, 2015

Sharing Faith in Alzheimer's

媽媽得老年失智症已有數年了,每次回台灣探親,她認得我的時間是越來越少,或者說我感受到她認得我的時間是越來越少。今年5月回去的時候,媽媽已經幾乎不說話了,總是沉默或打盹。後來我無意中發現一個溝通方式,就是把手放在她的膝蓋上,再把她的手放在我的手上,當她似乎認得我時,她會先握緊一下我的手,然後輕輕撫摸。

媽媽已經信主,所以她至終會在主的懷中,這是我們最大的安慰與盼望!在這幾年中,我也看見神的奇妙作為,就是神“負責”媽媽的信心,並且在失智症中仍然使用她為主做見證。媽媽做見證的對象就是我們請來照顧她的印尼看護阿蒂,她是回教徒,我們也尊重她的信仰,特別是媽媽主日去參加在榮民總醫院二樓的主日崇拜時,因為那兒不是一個禮拜堂,而是一個公共空間,我們不要求阿蒂坐在媽媽旁邊參加崇拜(媽媽坐輪椅,總是在第一排),她可以坐在最後面,如果媽媽有什麽情況再過來即可,這對阿蒂來說比較自在,不致於“離基督教的神太近”。

但幾年下來,阿蒂自己看見這“基督教的神”很奇妙的,因為媽媽的情況,特別是罹患失智症的初期,舉止、反應是難以預料的,但主日早上幾乎無例外,情緒特別平穩,特別是一進到崇拜的地方的時候,媽媽就特別平靜,有時甚至能專注。現在媽媽已經不能自己做謝飯禱告了,阿蒂在餵她吃飯前都會說“奶奶禱告一下!”。有一天下午,我陪媽媽的時候,阿蒂拿水果過來,因為她的中文現在已經不錯了,我們就閒話家常,我講到一些小時候和媽媽的互動,忽然阿蒂抓住媽媽的手說“奶奶,上帝好愛你喲!”我非常驚訝,也很感動,因為以前也和她談過一點我們的信仰,我確知她說的“上帝”不是指“阿拉”。


其實媽媽並沒有主動傳福音(即使想,也是不能表達),但神依舊使用她來影響一個回教女子,願主帶領阿蒂,我們不僅很感謝她照顧媽媽,更希望她能得著最好的禮物,就是主耶穌!

Wednesday, September 2, 2015

Blind Spot


Dr. Henry Cloud “the most hurtful patterns that we have, live in the space of our souls outside of the sphere of our ability to observe them.”
亨利克勞德博士:我們生命中最傷人的行為模式,住在我們靈裏的一個地方,是我們自己沒有辦法觀察到的。

克勞德博士講到的是我們生命中的盲點,很多時候需要有洞察力的外人(牧者、輔導者、成熟的主內肢體等)介入的時候,才能幫助我們知道盲點為何,以及它們的破壞性,當然也需要我們夠謙卑,才能聽的進去。所以要幫助我們突破盲點,真的不容易,要有夠了解我們的、成熟的、願意主動說真話的人(因為一般我們不會主動求助),就已經很難了,還加上我們自己必須願意改變,真是難!但我想這正是我們不能沒有靈裏能真誠交流的基督徒群體的原因。正是因為有盲點,我們格外需要彼此!

Tuesday, July 14, 2015

Weep for Sins

2015626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用54的投票结果,宣布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化,我讀了許多基督徒的回應,約翰•派博牧師的文章,給我最大的感觸,推薦您一讀:在最下方深綠色字,中文翻譯在前,原文在後。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章開始的時候,責備哥林多教會中間發生肢體互相告狀,且是告到外邦人面前的醜事,然後他在910節說:

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嗎?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國。

其中“作孌童的、親男色的”顯然是指和同性戀的罪,如派博牧師所說:“現在同性戀被正常化和制度化,這是新的災難”。我們應當願意付代價的持守聖經真理,堅守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婚姻誓約,這是我們當有的態度。但我也擔心,當我們厭惡“同性戀正常化和制度化”的罪惡的同時,可能忘記在其他的罪上,我們是否門戶大開、掉以輕心、甚至不覺嚴重?

保羅把“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和“作孌童的、親男色的”同列呢!

“淫亂的”:Focus on the Family 有一集講到美國基督徒婚前性行為的程度和未信者相差無幾,以致於他們要做“婚前守貞”的專輯廣播節目時,要找真正沒有婚前性行為的基督徒,費了好大勁才找到(婚前有性行為,後來悔改,守貞到結婚的倒是不難找)。

“姦淫的”:我們或許行為上沒犯,但內心呢?耶穌說的是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姦淫了。”(太5:28

“偷竊的”:我們乍想可能沒有,然而是否忠心做事?還是覺老闆既然薪水壓得這麼低,上班偶爾偷個閑也是理所當然的?還有對於神的家沒盡到金錢奉獻的本分,其實也算屬靈意義的偷竊。

“辱罵的”:這個好像不太嚴重嘛!和“作孌童的、親男色的”同列,實在太小題大做了!

當然保羅在910兩節提的只是舉例,不是完整的罪的清單,但顯然在提醒我們心中不要替罪分三、六、九等,大罪不要犯就好了,小的無所謂,那樣乃是正中了魔鬼的詭計,牠不是跟夏娃說“你們不一定死”嗎?(創3:4

當我們感到”這些推動同性戀合法化的人實在是欺人太甚“的同時,我們不可忘記:當為自己的罪哭泣,並且悔改!

約翰派博|所謂同性婚姻——哀痛新的災難

耶穌死了,為的是使異性戀和同性戀罪人可以得救。 耶穌創造了性別,並且對如何在聖潔和喜樂中體驗性有清楚的意願。

他的意願是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可106-9)在這個連合中,性別有了神賦予的意義,不論是個人肉體聯合、象徵表達、感官快樂,還是生育後代。

對於那些離棄神安排的性滿足之路,而走入同性性交或者異性婚外通姦或淫亂的人,耶穌給予了令人驚奇的憐憫:

「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的;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 」(林前611

但是,今天,這對罪惡性行為的拯救,沒有受到欣然接受。 相反,對罪的制度化卻大行其道。

54的決定中,美國最高法院規定各州不得禁止同性婚姻。

聖經對這樣的決定沒有沉默。 以對同性性交最清楚的解釋(羅124-27),聖經堅定地譴責和公訴對這一罪行制度化的批准。 儘管直覺地認識到同性性行為(伴隨著閑言傳聞、造謠中傷、傲慢無禮、不遜、自誇、不忠、冷酷無情、殘忍)是罪,「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 」(羅129-32)「我流淚地告訴你們,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 」(腓318-19

這就是我們這塊土地上最高法院今天所做的事——明知道這些事是錯的,“卻還贊同這些行這事的人。

我感到我們還沒有意識到正發生在我們周圍的災難。 這是件新的事情——不僅對美國、對歷史是新的——我們不是指同性戀。 自從人類墮落我們都受了破損,同性戀這一破損就一直存在(性的取向和行為有巨大的差別,就像我的驕傲取向與自誇行為的巨大差別一樣)。

新的東西甚至不是慶祝和批准同性戀罪。 在一千年裡,同性戀行為在藝術中受到利用、顯示和喝彩。 新的東西是同性戀被正常化和制度化。 這是新的災難。

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理由不是準備政治上的反擊。 我不認為這樣的呼召是對教會的呼召。 我寫的理由是説明教會感受這些日子裡的悲傷,以及這對神及神在人中形象的巨大攻擊。

基督徒比其他人能更清楚地看見痛苦的浪潮正在到來的途中。 罪在痛苦中帶著自己的悲慘。 「男和男行那可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 」(羅1:27

最終,在罪自我毀滅力量的頂點,神的最後忿怒來到:「淫亂、污穢、邪情、惡欲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 因這些事,神的忿怒必降臨到那悖逆之子。 」(西35-6

基督徒知道要來的是什麼 ,不僅因為我們在聖經裡看見,而且因為我們品嘗過我們自身之罪的悲哀果實。 我們不逃避這一真理——我們所收穫的是我們所播種的。 我們的婚姻、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教會、我們的制度,這些都有麻煩,因為我們的罪。

差別是:我們為我們的罪哭泣。 我們不為我們的罪歡呼,我們不使罪成為制度化。 我們轉向耶穌求寬恕和説明。 我們向耶穌哭泣,「那位救我們脫離將來憤怒的耶穌。 」(帖前110

在我們這最好的時刻,我們為這個世界和我們自己的國家哭泣。 在以西結的時代,神把希望的標記記在「因耶路撒冷城中所行可憎之事歎息哀哭的人的額上。 」(以西結書94

這就是我正在寫的。 不是為政治行動,而是因為愛神的名,憐憫這被毀壞的城市。

「我的眼淚下流成河,因為他們不守你的律法。 」(詩篇119136

So-Called Same-Sex Marriage
Lamenting the New Calamity

by John Piper

Jesus died so that heterosexual and homosexual sinners might be saved. Jesus created sexuality, and has a clear will for how it is to be experienced in holiness and joy.

His will is that a man might leave his father and mother and cleave to his wife, and that the two become one flesh (Mark 10:6–9). In this union, sexuality finds its God-appointed meaning, whether in personal-physical unification,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sensual jubilation, or fruitful procreation.

For those who have forsaken God’s path of sexual fulfillment, and walked into homosexual intercourse or heterosexual extramarital fornication or adultery, Jesus offers astonishing mercy.

Such were some of you. But you were washed, you were sanctified, you were justified in the name of the Lord Jesus Christ and by the Spirit of our God. (1 Corinthians 6:11)

But today this salvation from sinful sexual acts was not embraced. Instead there was massiv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in.

In a 5-to-4 decision,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as ruled that states cannot ban same-sex marriage.

The Bible is not silent about such decisions. Alongside its clearest explanation of the sin of homosexual intercourse (Romans 1:24–27) stands the indictment of the approval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it.

Though people know intuitively that homosexual acts (along with gossip, slander, insolence, haughtiness, boasting, faithlessness, heartlessness, ruthlessness) are sin, “they not only do them but give approval to those who practice them” (Romans 1:29–32). “I tell you even with tears, that many glory in their shame” (Philippians 3:18–19).

This is what the highest court in our land did today — knowing these deeds are wrong, “yet approving those who practice them.”

My sense is that we do not realize what a calamity is happening around us. The new thing — new for America, and new for history — is not homosexuality. That brokenness has been here since we were all broken in the fall of man. (And there is a great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orientation and the act — just like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my orientation to pride and the act of boasting.)

What’s new is not even the celebration and approval of homosexual sin. Homosexual behavior has been exploited, and reveled in, and celebrated in art, for millennia. What’s new is norm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This is the new calamity.

My main reason for writing is not to mount a political counter-assault. I don’t think that is the calling of the church as such. My reason for writing is to help the church feel the sorrow of these day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assault on God and his image in man.

Christians, more clearly than others, can see the tidal wave of pain that is on the way. Sin carries in it its own misery: “Men committing shameless acts with men and receiving in themselves the due penalty for their error” (Romans 1:27).

And on top of sin’s self-destructive power comes, eventually, the final wrath of God: “sexual immorality, impurity, passion, evil desire, and covetousness, which is idolatry. On account of these the wrath of God is coming” (Colossians 3:5–6).

Christians know what is coming, not only because we see it in the Bible, but because we have tasted the sorrowful fruit of our own sins. We do not escape the truth that we reap what we sow. Our marriages, our children, our churches, our institutions — they are all troubled because of our sins.

The difference is: We weep over our sins. We don’t celebrate them. We don’t institutionalize them. We turn to Jesus for forgiveness and help. We cry to Jesus, “who delivers us from the wrath to come” (1 Thessalonians 1:10).

And in our best moments, we weep for the world, and for our own nation. In the days of Ezekiel, God put a mark of hope “on the foreheads of the men who sigh and groan over all the abominations that are committed in Jerusalem” (Ezekiel 9:4).

This is what I am writing for. Not political action, but love for the name of God and compassion for the city of destruction.


“My eyes shed streams of tears, because people do not keep your law.” (Psalm 119:136)

Tuesday, April 28, 2015

A Boss I will miss dearly

我“原來的” 老板 Bruce 退休時,“現任的” 老板 Scott 在歡送餐會上分享他所認識的 Bruce,我和 Bruce 已共事6年,我覺得 Scott 講的十分貼切:
  1. He got integrity 有正直的品格
  2. Always think long term, won’t be overwhelmed by crisis 在遇到危機的時候,仍能有長遠眼光,考慮長遠影響,而不是單單處理眼前的問題
  3. Keep good client relationship by serving them well 提供客戶真正需要的服務,所以能和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並且尊敬客戶
  4. Make himself available for your concerns 基本上辦公室門都是開的,而且跟大家講,只要他在辦公室,隨時歡迎來溝通或問問題,並且說到做到

How Architect use Revit?


我現在工作的建築師事務所在2009年底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停用AutoCad,除非客戶要求才用,而全面改用 Revit ,這是一種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軟件,基本上你是在設計並建造一個模型,而不是在畫設計圖,因此大大改變了建築師設計、運作的方式。

公司請了Autodesk(設計AutoCad並買斷Revit產權的軟件公司)認證的老師來教我們使用這個軟件。我們前後共有兩批同事接受訓練,很快就發現一個共同問題:雖然老師都有建築設計的背景,但都未從事夠長的時間,就改行教建築及工程專用軟件了。由於他們都是教AutoCad起家,從未真正用Revit從頭到尾做過一個實際的案子,以致於他們在教的當中,不能切中建築師最常遇到的狀況,或者舉例操作時有避重就輕之嫌。最具體的一個例子:Revit在運作時,是使用一個中央檔案,各個成員是在複製的中央檔案上工作,隔段時間,比方說半小時,就把自己的檔案同步到中央檔案上。因此,如何分工,給每一成員界定清晰的work set是極其重要的,這樣才不會不小心消掉別的同事辛苦工作的成果。我們碰到的老師,沒有特別跟我們強調,只介紹團隊作業需要分工,舉例也沒多花時間。而我們在做過幾個團隊有56個人的案子之後,就知道好的分工何等重要!如果要我去教新同事,如何分工絕對值得多花時間清楚示範,這樣真正在做的時候大家才能合作無間。

客觀說來,這些老師對Revit的功能是很懂的,但是對建築師實際運用時的需要,或是可能遇到的問題卻不夠了解,以致於教的不到位,能領我們入門,但至終我們還是需要走一些冤枉路才清楚了解某些功能的重要,或是它好處在哪裡。我有為這些老師想過:他們如何能教的更到位呢?沒有捷徑,就是要花些時間了解我們建築師工作的方式及需要。

我想到自己在分享聖經的時候,特別是小組、或是一對一的情境,也就是我對參與者是有一定認識的時候,除了經文本身的探討、這經文對我的生命有什麽影響之外,是否能針對參與者的靈命情況,提出一些實際的挑戰,幫助他思考、應用呢?這就需要對他有更多的認識才有可能,而這認識是在主裏的生命交流中得著的,是能增進彼此的接納與信任,至終讓我們大家都有成長的。

Evelyn's Priority


上週我女兒Evelyn做的一個決定讓我頗感欣慰,她5月即將從Georgia Tech 心理學系畢業,並且獲得他們學系的 Outstand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 Award,校方安排的頒獎餐會是在上週四中午,但那天中午她已約好和 Marannook Summer Camp (www.marannook.org) 的負責同工面談,這是一個在 Alabama 的福音機構,在5月中到8月初會辦9個梯次的營會,向17年級的孩子們傳福音,Evelyn因好友Monan去年去服事,生命有美好成長,因此很早就決定申請擔任營會同工。因為面談的時間和頒獎餐會衝突,她決定面談比較重要,就向學校說不參加了。其實在那之前,我只知道她要面談的事情,她根本沒提獲獎之事,我們還是本週學校把獎項支票寄來了才知道,她也是這時才知道這獎還有獎金的:),總之,很感恩女兒看重神國的事!

Things Happened


相信您一定遇到過怎麼會發生這種事?的情況,我指的是小事,但事情雖小,這些突發的狀況卻可能帶來許多負面情緒。今早這類事就發生在我身上:上班離家快20分鐘了,在等一個紅綠燈的時候,才發現衣服上有數點洗衣機沒有洗掉的污漬。懊惱之餘,只好折返換衣服,這一來。。。大家都知道亞特蘭大的交通狀況,我本是6:50 AM 出門的,這一折騰的結果是8:50 AM才到公司。但感謝主,再度出門後的慢速通勤裏,心裏蠻感恩的,主提醒我在這小事上學習凡事謝恩,因為這種事會發生乃是人生常態,懊惱如果我出門前。。。。實沒多大必要,祂大小事都在掌管的,說不定祂正在微笑或偷笑呢!收音機轉台時還意外發現8:00 AMAndy Stanley的廣播節目,非常得幫助,平時我大概7:40 AM已經到公司了,從沒機會聽這節目。進公司時心裏是愉快而充滿期待的,和平常準時到達時一樣,還讓另一個平時常說”One day I will beat Kaichao(指到公司的時間)的同事小開心一番!和大家講所發生的事,各樣獻策都來了:”Just drive to that 24 hours Wal-Mart to buy a shirt“”Call the day off“”You can borrow my light jacket and wear it all day“主意還真不少,我告訴他們老婆已給我最實際的預防建議:放一套衣服在公司,謝了他們的獻計!

Sunday, February 15, 2015

My Boss Bruce

我們公司的副總 Bruce,就是我在一篇 Willing to be 2nd 的分享(我放在最下方,藍色字)中提到的,現在的公司原先的老闆。他算是我真正的老闆,因為我參與的團隊是直接由他帶領的。

Bruce 也是很有見證的基督徒,是 Johnson Ferry Baptist Church 多年的肢體。Bruce最近告訴大家他四月要退休了,有人問他退休後想做什麽?他說“我在剩餘的幾個月中要好好想想,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做建築師,但我的身體告訴我時候差不多了!”

在他手下工作5年,有幾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1. 我們公司有一個客戶,是Bruce在1989年在另一個公司工作時就接下的,到現在 BRPH 已是第三個公司了,連那間公司的美東南區建築案件承辦人員都換了好多個,他們仍然鎖定 Bruce,這是美好的見證,因為如果不能讓客戶滿意,能替他們服務的建築師事務所其實不在少數,他們沒必要持續找我們做(我們也並沒有低價做設計)。
  2. Bruce最無法容忍的就是說謊,2010年我們團隊進來一位新同事,是一位羅馬尼亞女士,她工作逐漸上手,進入情況後,有一天,我記得很清楚,我們團隊正在趕週五的deadline,Bruce 把她叫去,然後她很快就回來就收拾東西走了,我們正在納悶,Bruce把團隊召聚起來,跟大家說她面試的時候,他曾問她一個有關她簡歷上所列資歷的問題,她也回答了,但現在證明是說謊,所以我必須立刻就讓她走。
  3. 總是在想著怎麼改進我們的施工圖,不管這類型的案子我們做的多熟悉,營造廠也都覺得我們的圖沒什麽大問題。
  4. 以身為建築師為榮,而且真心把”栽培下一代以此專業為榮的建築師“視為己任。他很喜歡我們這個分公司一半建築師,一半水電空調工程師的現況,因為是很好的實務教育。他常半開玩笑跟我們建築師說”那另一半(指工程師)雖然薪水比較高(工程師一般都比建築師薪水高),但是我們的工作比較有趣,如果你不以為然,我勸你儘早改行!“

Willing to be 2nd
來美國後,包括現在的公司,我曾在四間建築師事務所工作過。現在已做滿5年的 BRPH,和曾經做了11年的 Gensler 都發生過一件有趣,也讓我很有學習的事,其中共同處是:
  • 在亞特蘭大的事務所都是分公司,總公司在外州
  • 誰當分公司老闆由總公司決定
  • 總公司都認為現任老闆不是最佳人選
  • 但總公司都覺得現任老闆繼續在分公司擔任其他角色可能更合適
  • 總公司決定另外挖角空降部隊做分公司老闆,但請現任老闆留任原分公司,擔任總公司所建議的角色
  • 現任老闆答應了
  • 總公司大老闆告知分公司全體員工這個決定,並表示找新老闆的事已在進行中
  • 分公司新老闆一個月左右後上任,和原老闆交接、互動都良好,公司運作幾乎沒影響
對我而言,這兩次經驗都讓我覺得驚嘆,我想不多的公司能發生這種事,我卻有幸碰上兩次!

觀察結果,我覺得成功的因素如下:
  • 兩間公司都有清楚的工作職責區分,包括老闆的
  • 新舊老闆心態都良好,願意彼此合作;員工看到他們互動良好,工作情緒就穩定
  • 舊老闆都有充足的幽默感,偶遇尷尬時刻總能輕鬆帶過

Monday, January 5, 2015

Should I Forgive?

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有關聖經教導我們如何看得罪與饒恕的問題,先分享以下經文:

馬太福音 第十八章1535
  1.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1. 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
  1. 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
  1.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1. 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
  1. 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1.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1. 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1. 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帳。
  1. 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
  1. 因為他沒有什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
  1. 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
  1. 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1. 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
  1.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
  1. 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裡,等他還了所欠的債。
  1. 眾同伴看見他所做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
  1. 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1. 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
  1.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
  1. 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一些思考與聯想:
  1. 這裏主要是處理主內弟兄姐妹之間的得罪與饒恕的問題,目的是15節“得了你的弟兄”,希望得罪人的那一方能悔改,因這能幫助對方合神心意的活在主面前,並且消除存在彼此之間的芥蒂,而能真誠互認弟兄姐妹,這是神所喜悅的事情。
  2. 饒恕必定包含得罪人的那一方願意面對自己的過犯,認罪悔改,所以是有條件的,即使他可能又犯,但這個承認過犯,願意彌補對方各樣損失的態度與行動不可少,不然耶穌就不用講1517節的過程了,乾脆說你弟兄得罪了你,你就無條件饒恕他吧!不是的,耶穌在教導彼得要饒恕707次的時候,乃是強調:如果得罪我們的人悔改了,我們總要願意饒恕他,而不是定個門檻“最多XX次”,因為我們欠神的更多。在23-35節講到的比喻,這欠一千萬銀子的僕人不僅忘記他剛剛承受他主人多大的恩典,而且在第29節欠他10兩的同伴央求他時,他同伴表示將來必償還,所以這同伴是承認欠帳的事,沒有賴帳,意即有認錯並願償還,然而這僕人不願意饒恕,這就是他惹主人憤怒的地方。
  3. 從主耶穌為我們流血捨命,預備救恩的事上,人仍需信祂,這救恩才得著,所以從這意義上,要得著這白白的恩典,仍是“有條件的”,即要接受。
  4.  如果我們是得罪人的一方,真正的認罪悔改應該像路加福音10110節撒該的榜樣一樣,不怕丟臉與支票簿(或是別的事物)受損。
  5. 如果我們被得罪,而對方不認錯、不悔改,我們求主幫助我們學習交託給祂,不被這傷害捆綁,以致影響了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失去喜樂與盼望。這種情形,我們沒有饒恕的義務,因為實質上不會得到“得了你的弟兄”的果效。
  6. 1517節的過程到了教會即是基督徒在人世間有“得罪”問題的最高處理機制,教會所做的決定雖可能不周全,甚至可能不大公平,然而神的兒女應當尊重,而不是誓不罷休的告到世人的法庭,我們需要學習交託仰望,因為真正的公義在神那裏才有,而且祂必申冤與報應(羅馬書26節:祂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